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清朝第一网红作家,火了300年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8 07: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自兰溪北上,沿富春江一路北漂,便能到达杭州。 清顺治八年(1651),一个落魄大叔到了不惑之年,却变成妥妥的“三无人员”:一无功名,二无儿子,三无银钱。 这半生唏嘘境况跟

自兰溪北上,沿富春江一路北漂,便能到达杭州。

清顺治八年(1651),一个落魄大叔到了不惑之年,却变成妥妥的“三无人员”:一无功名,二无儿子,三无银钱。

这半生唏嘘境况跟他那仙之又仙的名字,一点儿也不沾边。一气之下,大叔决定改名易字,并喊出了兰溪夏李村最强音:我要发大财,我要生儿子,我要去杭州!

大叔原名李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你品,你细品,你再品!三年前,自负作“仙之侣,天之徒”的大叔,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到杭州西湖边上转悠一圈陶冶性情后,又号湖上笠翁。

“嗟我一生喜戴笠,梦魂无日去舟楫。(《李笠翁一家言》卷五)

这一趟杭州行,李渔即将开挂。

▲浙江兰溪李渔故居? 图源:图虫创意

01? 入仕也难,归隐也难

青少年时代的李渔才气横溢,赋诗作文大有可观,年纪轻轻就是名噪一时的“五经童子”。但跟小他30岁的友人蒲松龄一样,李渔也没那个举人老爷的命。

应乡试不第,又生不逢时。正当改朝换代,兵荒马乱,仕途坎坷的李渔只好退而耕钓。正如他在《应试中途闻警归》中所写:“诗书逢丧乱,耕钓俟升平。”

仕与隐是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两条出路,再无他途可走。但凡有几分傲骨的士子在改朝之时,要么以身殉国,要么退隐不仕。

李渔曾想效仿姜太公直钩钓鱼,“且将香饵钓金鳌”,但是在清初,此终南捷径显然不通。他只好老老实实地效仿戴笠披蓑的渔翁,在故乡兰溪夏李村(即下李村)营构草庐,过起耕钓自食的隐居生活。改名易字聊以明志,也正是在此时。

拟向先人墟墓边,构间茅屋住苍烟。

门开绿水桥通野,灶近清流竹引泉。

糊口尚愁无宿粒,买山那得有余钱。

此身不作王摩诘,身后还须葬辋川。

——李渔《拟构伊山别业未遂》

夏李村有座伊山头,高不过三十余丈,李渔便在“先人墟墓边”,搭建了一座草堂,构筑他自己的乐园——伊山别业(即伊园)。

伊园展露了李渔的园林天赋。在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前提下,他在园内构筑了亭、桥、廊、轩诸景,自谓堪与西湖相比,“只少楼台载歌舞,风光原不甚相殊”。他决定追随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逸致,在伊山别业隐居终老。

乡居期间,李渔在家门伊山下大路旁倡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且停亭”,自题一联刻在亭上:

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

来者往者,溪山清静且停停。

此亭此联一直为后人传颂,且停亭还被誉为中国十大过路凉亭之一。

▲且停亭? 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一直念叨着“休碌碌”“且停停”的李渔,最终还是没能就此过上茅屋几间、薄田几亩、就此终老的乡居生活。营造伊山别业仅三年,他就写下《卖山券》,结束了神仙一般的隐居生活,举家移居杭州。

他的新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杭州自古繁华,经过明清换代之际的几年动乱,重新恢复了歌舞升平。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李渔,日子过得很是拮据。在朋友的接济下,又举了一些债,他在杭州置了一所住宅。他给这处寓所题名“武林小筑”。

那一段时间,杭州大街小巷、戏馆书铺,都留下李渔的足迹和身影。他在不断接触、不断观察中发现,这座复苏的都市里,从豪绅士大夫到一般市民,均对戏剧、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民间娱乐市场大有可耕耘的空间。

于是,他选择了一条时人所轻贱的“卖文字”之路,开启了“卖赋糊口”的专业作家生涯。

几年间,《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等六部传奇,以及《无声戏》《十二楼》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相继问世。作品一上架,便畅销于市场,顷刻抢购一空,尤其是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更是时新抢手货。“湖上笠翁”的名号一炮打响,家喻户晓。

他的作品火爆到什么程度呢?

在缺少现代交通工具的当时,“车、马、邮件都慢”,然而这些作品却仿若不胫而走。数日之内,三千里外的地方也能看到李渔新作。牟利的书商,千方百计私刻翻印,有的干脆拿一个不知谁人的作品,打上“湖上笠翁”的名字蒙骗读者。李渔忙于交涉维权,双拳难敌四手。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518/1313.html



上一篇:石小琳一代才女,从零线偶像到白金作家,到影
下一篇:作家日签 树才:十八行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