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京西有个诺奖作家百年前创作地,舒乙呼吁得以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5 04: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文大,一位北京史地文化的民间爱好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的代表作《远征》创作地的发现者,因文物保护结识舒乙。 在张文大的印象里,舒乙先生是文化名人,但

张文大,一位北京史地文化的民间爱好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圣·琼·佩斯的代表作《远征》创作地的发现者,因文物保护结识舒乙。

在张文大的印象里,舒乙先生是文化名人,但非常谦和,没有一点架子。他是北京文物保护的功臣,也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

2008年舒乙和张文大合影。

以下是张文大自述。

“我是一个草根,第一次见面,他特意带了两本书赠我”

我和舒乙先生相识,始于北京西山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的保护。

我是一个北京史地文化的民间爱好者。因为我从小就在北京西山脚下的南安河村长大,2005年,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交给我一个课题,寻找圣·琼·佩斯《远征》的创作地。

法国大诗人圣·琼·佩斯上世纪早期在法国驻华公使馆工作,热爱旅行和写作,很多次骑马从东交民巷出发到京西山区采风。他就在北京西郊海淀写下长诗《阿纳巴斯(远征)》,描绘了妙峰山庙会等京西的风土人情。多年之后,他于1960年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带有魔幻色彩的长诗是其代表作之一。

旧时北京京西多养骆驼,是老舍先生创作《骆驼祥子》的社会原型。小说中提到一系列石景山的真实地名,都和祥子由西山牵了三匹骆驼逃跑出来有关。舒乙先生也跟石景山文委比较熟,他从石景山文委得知,我们在管家岭的一个被称作“桃峪”的地方找到了圣·琼·佩斯《远征》的创作地,那是一个长满荆棘的破旧小院。2007年3月,他在全国政协会上就提出了建议,保护法国诗人、诺奖得主圣·琼·佩斯的这个著诗处。

后来他通过文委打电话给我,约好我带着他和他的夫人于滨老师、法籍华人作家郑碧贤实地走访。

郑碧贤与舒乙先生因《红楼梦》的法译本结缘。《红楼梦》法译本有三位翻译者和校译者:铎尔孟、李治华和雅歌。在舒乙先生的帮助下,李治华和雅歌夫妇把法译《红楼梦》手稿捐献给中国现代文学馆。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的舒乙曾说:“铎尔孟在《红楼梦》法译本4213页手稿上留下的修改手迹,每一行每一句都有,而且页页都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将这部手稿接回中国后,如同接力赛一般,郑碧贤又用了三年时间连续追踪采访,挖掘出许多故事和老照片。”

2008年2月28日,我就带着舒乙先生一行第一次走进位于管家岭桃源寺的圣·琼·佩斯《远征》创作地。我第一次去时,那里荆棘丛生,根本走不进去。和舒乙先生一行去时,村里已简单整理了一下,勉强可供驻足。后来,我们隔几年就去一次,舒乙先生一直关注着这处遗址的保护工作。

我还带着他们走进了附近荒草萋萋的贝家花园。贝家花园是法国医生贝熙叶大夫在北京郊外的诊室,这位善良的法国医生经常在此为京郊的贫苦农民免费看病,还曾冒着生命危险把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被中国人民称为“法国白求恩”。

舒乙先生在《贝家花园的故事》一文中提到此事:“我曾随着文史专家张文大先生去过那里。他是海淀北安河村的人,自幼就熟悉那一带。他又顺便带我看了桃峪附近和法国朋友有关联的景点,其中就包括‘贝家花园'。我去的时候‘贝家花园'尚未开放,但保存得不错,门窗都用砖封上,免得闲杂人员入内。”

在我印象里,舒乙先生是文化名人,但见面后发现,他非常谦和。那次他还特意给我带了几本书,老舍的《四世同堂》,还有一本他的作品《发现北京:舒乙眼中的北京》。

我是一个草根,一个北京史地文化的民间爱好者,但他对我特别尊重。有一次我搭他的车回程,他非要先把我送到家,真的一点架子都没有。

“那时他已病了,我说‘您休息休息吧',他说‘没事'”

再见到舒乙先生是2012年,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他作为顾问,建议把闲置了半个世纪的“贝家花园”修建成一座“中法文化交流纪念馆”。纪念馆集中展示以贝熙叶、铎尔孟和圣·佩·琼斯三位法国朋友的杰出事迹,让它变成一座中法友谊的窗口。介绍时,遇到一些不清楚的细节,我帮他补充。

张文大(左一)、和舒乙(右二)陪同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右一)一行看访贝熙业故居。

2012年11月20日,舒乙先生邀请了当时法国驻华大使白林,让我联系实地去看访大甜水井的贝熙叶故居。那天晚上,大使拿出了厚厚一大本文物的图录,这些文物都是贝熙叶不能带走的文物,可以进行拍卖,也可以留在北京办一个纪念馆。舒乙先生想办个贝熙叶中法文化纪念馆,当天连夜写了报告递交国务院。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425/1172.html



上一篇:“十四五”期间将每年举办一期残疾人作家培训
下一篇:作家叶广芩童书连获“中国好书”,“耗子丫丫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