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叶晓燕:茶之絮语|中原作家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13 05: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叶晓燕:茶之絮语|中原作家 文 丨叶晓燕 来源:《史河风》2020年第4期(总第64期) 茶之絮语 一 冰心老人曾说过,红的花不如绿的叶,浓的酒不比清的茶。 茶,无需非得是贵


原标题:叶晓燕:茶之絮语|中原作家


文 丨叶晓燕

来源:《史河风》2020年第4期(总第64期)

茶之絮语

冰心老人曾说过,红的花不如绿的叶,浓的酒不比清的茶。

茶,无需非得是贵茶、名茶,但一定要是当年的新绿。对于爱茶之人,像我,捏一撮新茶放人杯中,听那干茶叶与杯底欢快清脆的“沙沙"碰撞声,实在是一种享受。

虽未接触过茶道,但对于泡茶,自认为也是有一番技巧的。心目中的泡茶程序,要取一尊红泥小炉置于桌前,放上一壶清泉,煮沸入杯,温吞吞的水是冲不出茶味的。看那葱翠可人的茶叶,在沸水中上下翻滚浮动, 剔透晶莹的蟹眼细泡,在茶叶与水的交界处迅速膨胀。首次加水,只需漫过茶叶顶端即可,震荡几下,将水细心除去,然后才能正式冲茶。顷刻间,翡翠般的茶水荡漾开来,此时的茶叶经过了第一道水的洗涤滋润,更易显出茶香、茶色、茶形。轻啜一口,若有若无的馨香弥漫于唇齿之间,又渐渐笼罩心田。

何以解忧?惟有香茗。

品茶是惬意的,惬意在于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茶香袅袅,轻柔拂去疲惫慵倦,闭目暇思,便陶醉于盘旋水汽所营造的幻境了。

心头浮云开合须臾间,一盏青茗端放于书案,竟有些清冷,有些孤寂。烛火如豆,一男子正于案旁奋笔疾书,身旁的文稿卷宗已有一尺来厚,细细读来,不禁为他扼腕叹息。

太史公心中有一腔子怨、一腔子恨,但他的血性是以一种柔和绵延的方式,于一管狼毫下徐徐洇散。那段被尘埃遮蔽而渺远模糊如孤鸿的历史,由太史公沾染着墨香的手指澄清整理。于是,一位位青衫白袍的人物欠身略略一揖,走出了市井街头说书人口中的夸张失真,走入了一部虽发黄虫蛀,但严肃认真的竹简古籍,身后依旧是衰草连天,断壁残垣。

太史公,这个忍辱负重的古人,一直令我敬佩不已。细想来,茶又何尝不是?灼热的沸水,近乎残酷地浇在身上。茶,却平静沉默,看似逆来顺受懦弱无能。然而,那悄无声息中,充盈于室内的缕缕茶香,便是对品格无声有力的诠释。

浮生若茶,假如不在沸水般的痛苦中磨炼,人生又怎能飘散出郁郁茶香?

中国的茶文化,绵延悠久地能追溯至商周时期,在历史碾压的车辙中清晰可辨。 陆羽的一部《茶经》更将其推向,更为深远的高度,有什么比茶,更能贴近中华民族呢?从古代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到近代运送出口茶叶集装箱的繁忙码头;从雪域高原的笨重茶砖,到平原丘陵的雀舌毛尖;从太太小姐樱唇轻启间的碧翠香茗,到贩夫走卒粗豪牛饮的黄绿茶汤;从陕北黄土的飞舞秧歌,到江南水乡的绕梁幽调...中国绿茶以其独有的魅力,驰骋大江南北,纵横九洲内外。然盛极必衰,这是亘古不变的理儿。当日本茶道的风靡全球,换来的是中国茶文化的隐遁沉默时,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不知是喜是忧。其实,何止茶道,中国的龙须草席、围棋、甚至连汉字不都被一些国家吸收利用了吗?令人惊讶的是,当那些被“借用"的事物加以改造创新,以另一种容颜出现时,受欢迎的程度,竟远超出它的本体。我常想,如果我向一个西方人大谈茶道、围棋时,他会认为我是个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中华民族已被别人“借用”了太多太多,现在,该是我们讨还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叶晓燕,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散文诗学会理事。现供职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文联。有诗歌、散文、小说发表《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时代报告》等。系全国“书香之家”。获得《人民文学》第六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海内外游记征文优秀奖。河南省“七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报告文学奖。出版个人散文集两部,和父亲、女儿诗歌合集一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来源:中原作家群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413/1080.html



上一篇:【黄石作家走乡村“排市采风”活动】朱纯平:
下一篇:人工智能烛照“世道人心”:诺奖作家石黑一雄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