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解读《文城》作家“最朴素”也“最浪漫”的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对余华的写作有近乎崇拜的喜爱,毕竟他90年代的成名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现实一种》等实在太过响亮且尖锐,让人臣服于他写下的句子及其中
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对余华的写作有近乎崇拜的喜爱,毕竟他90年代的成名作《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现实一种》等实在太过响亮且尖锐,让人臣服于他写下的句子及其中蕴含的创造魔力。正因如此,在经历了余华上一部长篇小说《第七天》的尴尬阅读体验之后,对于这位国内极负盛名的作家接下来的作品,尤其是蛰伏八年推出的新长篇,能否改观糟糕的、“江郎才尽”式的印象,人们依然给予了热情期待。
说蛰伏并不准确,事实上这些年余华没有停下来,他四处走动,出席国内外诸多文学活动甚至还参拍了电影,将感悟和演讲集结成册。在2020年出版的《米兰讲座》里,余华说自己同时进行着四个长篇的写作,都已写了一半。今年3月刚出版的《文城》,就是这四个长篇之一。
用了一整天,我读完了这个新长篇,没有序言和后记,只是将一个故事完整地讲给读者。在此之前,我基本完成了对余华所有长短篇小说、散文作品乃至音乐评论的阅读,最赞赏的是他30多岁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陶醉于里面潮湿的乡土气息与无处不在的荒诞绝望,特别是他写下的众多优美长句子,为故事增添了遥远而神秘的色彩。在《文城》里我能感受到这种醉人气质,或者说余华也在试图寻回他所擅长的叙述模式。
我知道保持对赖以生存的脚下土地之敏感、捕捉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痛处,是余华这样的曾经先锋作家一向所长,但我们不需要草率粗暴的新闻搬运工。早期作品《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等的成功,是因为它们说透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一生悲剧,这其中有余华个人的成长体会。后来这些年少时的体会随着功成名就带来的生活变好、经历增多而逐渐浅了、淡了,不再可能有痛彻心扉的感悟与读者分享,至于他所列举的那些新时期荒诞,自身是沉浸不了其中的,也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被打动,除了拿来展示,无法自己先哭给读者看,余华多少也承认这一点。
主人公林祥福一出场,就是去一个莫须有的“文城”寻找妻子,找得很悲苦,这个人物带领读者进入了余华笔下熟悉的南方水域。时逢乱世年月,天灾人祸不断,龙卷风、雪冻和匪乱交织叠加,人活其中苟延残喘。余华对这种苦难的背景作出足够细致的描绘,自然灾害无情吞噬村庄让你扼腕哀叹,土匪灭绝人性的的残酷屠杀让你咬牙切齿,待你情绪高涨时,然后余华再缓缓释放温情——怀了孕的妻子小美穿着丈夫宽大的衣服在月光下绕着水井走,“女儿的双腿使劲站在他的左手上,他感到女儿需要母亲,他们在冬天飞扬的雪花里再次走进溪镇”......
用好故事吸引人,是一部优秀小说的根基,而倘若止步于写出一个精彩的故事,余华就与普通作者无异了。读余华的小说,我普遍的感觉是在或喜乐或悲情的故事里,嵌入了创作者看人看物的眼光,也牵引着读者将视野放大并最终开阔起来,通过书中人们的生存境遇来关注自身时代中那些飘零的命运,这种洞察与共鸣的力量往往能够使人心生善意。我想,这是作家最朴素也最浪漫的情感。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408/1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