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我与《中国青年作家报》】徐剑:文心丹心在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7 04:5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徐 剑 徐剑,著名军旅作家,曾任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云南昆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作者:徐 剑

徐剑,著名军旅作家,曾任火箭军政治工作部文艺创作室主任,云南昆明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出版有《大国长剑》《东方哈达》《原子弹日记》《大国重器》等著作,曾三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荣誉。

记得与中国青年报的交往,是我进入中国作家方阵,所著的书《大国长剑》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鲁迅文学奖之后,彼时,我的另一部描写大型号导弹阵地工程《鸟瞰地球》出版之际,我的一个同事兼老大哥王缓平写了一篇我与导弹文学的文章,发表在了《中国青年报》上,影响甚广大。以至我的老指导员转业多年,在河南开封看到这篇文章,怀疑文中写的这个人是不是他当时的卫生员徐剑,特意写了一封信给中国青年报社,询问我的地址。取得联系后,老指导员感慨万千,说没有想到当时16岁高中毕业生的一个小兵,居然成了名作家,那个年代,在他们的眼中,作家是最神圣的事情。

这一晃20年过矣,2019年,我的导弹三部曲的第三部《大国重器》出版时,引起了中国青年报社创办的《中国青年作家报》的高度关注。报社融媒体团队来采访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推出了一篇极具分量的文章《徐剑,导弹在他的笔尖》,再一次让国人和世界见证了作为中国“核牙齿”的中国火箭军的风采。文章极具分量,一经刊出,在中国火箭军里引起强烈反响,此也是我告别军旅生活44年的一次致敬性的书写,有这一个整版的文章画上句号,今生足矣。因此,我对《中国青年作家报》心存感激。

就我写作生涯而言,一边是金戈铁马的导弹生活,一边是艽野无边的西藏高原。此乃我文学的双翼,一翼是宏大的,一翼是柔美的,一翼是夜卧冰河,一翼是经幡浩荡。相助相乘,构成了对一位主旋律作家的最大拯救。因此,当我由南海填岛之《天风海雨》进入到建党一百年的《天晓1921》,再到西藏扶贫之《金青稞》,三部书写了三年,完成了我壮年变法的最后句号。

当收官之作《金青稞》出来时,《中国青年作家报》又找来了,说是要开一个栏目,作家写作家,因了我在西藏扶贫五十二天的采访,于是便成为作家写作家的开篇之人,由我的学生、作家一半所写《徐剑,孕育金青稞的五十二天》。这是一个整体的策划,高峰之作是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的重磅评论《一个作家和他的第二十一次进藏的收获》,洋洋洒洒,大气磅礴,《中国青年作家报》以将近两个版的篇幅发这一篇雄文,使《金青稞》的报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盛赞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时代气度与风范,展现了《中国青年作家报》的文心上古,初心赤烈,感情的大潮像烈焰奔突和地火运行一样。身为中国作家,能有《中国青年作家报》这样的诤友文友和同道而备感荣幸。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青年作家报》出版100期。

徐剑(中)接受“壮丽70年·红色传承”《中国青年作家报》融媒小组采访。岳琦/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407/1041.html



上一篇:惊了!天生无四肢的日本作家,婚内15年出轨50人
下一篇:南阳作家推荐《忠诚》:第二十六个世界读书日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