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黄石作家走乡村】曹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6 04: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千年炉火 陶艺人家 □ 曹祥才 大冶地区做陶器的有三家。一是吴家畈吴家,二是小箕铺马兴马家,三是老林堍曹家(1948年由江西迁入,1953年转至小箕铺)。吴、马二家是本土陶艺世家

千年炉火 陶艺人家 □ 曹祥才 大冶地区做陶器的有三家。一是吴家畈吴家,二是小箕铺马兴马家,三是老林堍曹家(1948年由江西迁入,1953年转至小箕铺)。吴、马二家是本土陶艺世家,曹家是外来户。马家单门独户,规模有限。吴家有"千年炉火"的传承,一湾之中有窑二口,从业者数十人,颇具气候。以此论之,大冶地区陶艺执牛耳者毫无疑问是吴家畈吴家。



大冶地区陶器市场以306国道为界,以东归马家,以西属吴家。曹家的陶器不参与大冶市场,主要销往阳新。梳理大冶地区陶艺发展历史脉络,市场分配合情合理。从父辈口中得知,吴家、马家和曹家三家虽为同行,却未成冤家,反是相处甚为融洽,年头月节通亲戚之好,遇哪家接货多需帮忙时,能一呼即至,施以援手。探其缘由:一是,做陶器是个细活,心若不平和,是做不出精品的,养成了陶艺人家温润敦厚的本性;二是,为商有道,守本分,不逾矩,信义为上,各展其能,各拓其市场,共生共长。
大冶人习惯称做陶器的手艺人为"做瓦罐砵咯"。称走乡过户卖陶器的人为"贩子"。贩子们的呦喝声"卖,瓦罐……砵哦""卖,茶壶、饭罐、饭砵,哦"悠长而又有韵味。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前乡村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做陶器有口诀:"手提龙灯拐棍,双手架墙,行得正住在天边,千变万化活神仙。"一叉盘、一转棍、一刮板、一坨泥巴、一砵水,便是做陶器所需的全部材料。春季,瓦罐、饭盆、饭砵、顶罐;夏季,茶壶、茶杯、海碗、饭碗;秋季,花盆、花坛、小缸、小坛;冬季,火笼、火盆、火砵、蒸背、吊壶。一年之中,寻常人家,各式日常物什,无有不具,样式尺寸不一。总以用得顺手,用得合心为准。做成何样器物,各般变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全在一双手中。
吴家畈做陶器的历史,溯源最早可至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据吴氏族谱记载,泰伯公九十二世孙、良材公二十七世孙家胜公之原配夫人吴母刘氏携次子希浩由祖地大冶灵乡谈桥细泥巴厅流徙此地,吴母刘氏与当地焦姓打赌,勇背石磙,赢得石鼓塘一地。吴姓一脉自希浩公(生于1573年前后)始落地生根。此处,田地肥沃,出瓦罐泥,正适合做陶器。(注:瓷器宜用高岭粘土。)


一件陶器制作成功,三道关口要把好。一"泥",二"做",三"烧"。
泥:于田地起上好的黄色瓦罐泥,运至作坊形如小山状堆垒夯实,
焖上十天左右;取泥至拉锯处,码成一长约80Cm,宽约35Cm的泥墙,反复拉锯,使泥更烂更溶;抟泥至一石条板,以人力反复揉搓,其间清出杂物,直至如面团般顺滑有韧劲。此一程序,围绕一个"泥"字做文章,看似简单,其实殊为重要,需眼力,需用心,需肯不吝啬力气。万丈高楼平地起,无好泥,怎得出好货?
做:按季节需要生产,或按临时需求的订单生产,各件陶器都在考验陶艺人的功力,泥巴一坨,式样、尺寸不一,还得合乎美学规范,全在陶艺人"带着镣铐的舞蹈"跳得怎样啦!初坯,凉晒至半干;扞把、杆耳、扞嘴,对把、对耳、对嘴,无缝对接,妥妥贴贴。成,便是艺术品;不成,则前功尽弃。物件成,晒至八、九成数,坐落有致,码成一堆,候一个睛朗日子的到来,进入第三道工序。
烧:这一日,是陶艺人家的大日子,一家人无论老少长幼全体出动。搬陶器,肩挑手提,个个小心翼翼;装窑,细细思量,陶器大套中,中套小,尽量多装入些;且留火路,千万莫闭塞。先是,一小时有半,小火烘烤炉膛,让炉窑与陶器湿度去除达到同一;接着,三小时,中火不徐不急慢慢烧,红红的火焰把陶器均匀烧得通透;最后,半小时,大火冲刺,800度的炉温,窑与陶器熔为一体,烈焰从窑顶上部的八个孔洞直入云霄。此刻,窑门完全封闭。自黄昏起火至夜晚十一点许,历五小时,一窑货,定型。待明晨,出窑,收获果实。
烧窑的日子,是陶艺人家最为热闹喜庆的日子。这一日,亲朋好友,陶器贩子,聚于"做瓦罐砵咯"家中,待窑火熄灭时,炒几个小菜,煨一壶酒,浅斟慢饮,叙各般艰辛,谈各样趣闻,祈福日子越来越好!


自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再经中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至改革开放前,400余年,吴家畈一辈又一辈人,盛世也好,乱世也罢,耕作田亩,陶艺持家,诗书傍身,伴鹿耳山林涛声声,承笔架山文风蔚然,得道人峰仙风道骨,拥万金垴藏金贮银,坐"东晒怀鼓,西晒磬"地,书家族传奇,薪火相传,瓜瓞绵延。此农耕时代之情景也。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406/1036.html



上一篇:80岁入党!海盐这位本土作家说这一天终身难忘!
下一篇:原创散文《我不是作家我是记者》作者:张子保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