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作家影像集,为文学研究开辟一条新路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4 05: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周立民(文学评论家、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透过影像,回放一遍文学编年史 捧读《打着漩涡的河流:简平影像》,我时常掩卷沉思或浮想联翩。这是一本私家照相簿,一帧

作者:周立民(文学评论家、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透过影像,回放一遍文学编年史

捧读《打着漩涡的河流:简平影像》,我时常掩卷沉思或浮想联翩。这是一本私家照相簿,一帧帧老照片讲述作家简平的半生时光,也让我看到几十年里一个家族与一个国家的命运起伏。图像不是沉默的,它会说话,很多具体、真切的场景在它们的讲述中呈现。简平的人生画卷徐徐摊开,时光疾驶,人在成长、在变化,从稚气的少年目光,到戴上眼镜的中年深沉,再到头发稀疏且有华发。照片上有风霜,也有冷暖,还让我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一个人不断提升自我的追求和力量。1958年出生的简平,没有条件像今天的人们那样按部就班完成自己的学业,可是对知识的渴求让他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他报考上了电大,参加自学考试,做工人,做编辑,做电视制片人,他都在向前奔。他的“大学”如此漫长,这是一部内容饱满的人生纪录片,合上书,很多画面在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作者朴素的文字所构成的旁白,也是饱含深情的人生低语。

20世纪90年代,毕飞宇在南京螺丝桥的小书房里

《打着漩涡的河流:简平影像》是辽宁美术出版社这两年推出的“当代名家影像”丛书中的一部。在此之前,这个系列已经出版三部图书,分别是《到此人间一游:韩少功影像》(韩少功著)、《南方想象:苏童影像》(张学昕著)、《伫立虚构:毕飞宇影像》(晓华、汪政著)。浏览这些各有特点的影像集,总有一些画面让人难以忘记。

比如,韩少功在树林里手执铁锹,像老大嫂一样围着围巾,表情感觉很特殊,看着镜头。图注是“防蜂”——这才让人恍然大悟,为什么他要戴着那个花围巾。由此,又立即感觉到这样的照片与他的作品《山南水北》的联系。作家那些隐居乡间和土地亲近的生活,在这样的图像中有了直观的呈现。

毕飞宇的照片,让人感慨的是他坐在六平方米书房中的照片,一边书桌上是胖胖的老式电脑,对面是书橱,中间只有一把椅子的空间了。他的这幢房子仅有四十三平方米,如今看这照片,房间里每个物件都带着20世纪90年代初特有的印记,拥挤中有一种温馨。那时毕飞宇在报社做记者,每天上班要骑八十分钟的自行车。那也是他文学激情燃烧的时代,每天回家经常写作到深夜两三点钟,书房再小,也是他的文学宫殿。

这些都是影像集特有的魅力。影像不仅诉说着私人记忆,还唤起集体记忆和感受,让读者不由自主地置身其中、感同身受。

2014年,韩少功(左)与王蒙

这套书的写法并不统一,韩少功一本是作家自述,苏童、毕飞宇两本犹如作家画传。出版者是在一步步探索中开拓这个题材的。韩少功的私人图像似乎有些少,图文契合再高一些会更完美。苏童和毕飞宇两本,图像承担着插图的功能,似乎降低了本身的力量。一本作家的画传并不稀奇,倘若作家肯将自家的照相簿亮出来才更诱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为止,简平这一本是最为明晰地体现策划意图,在制作上也更上一层楼。

  左图右史,读出别样的文学和历史的风景

影像丛书的立足点应当在影像上,这是图像叙事,而不是让图像居于配角的地位。接下来,更要强调图像的私人性,而不是公共性。这是私家照相簿最有魅力和最有价值之处。如果是到处张贴的海报一样谁都熟悉的照片,个人史的光辉就被遮蔽了。我们需要的是一滴水里映照出的世界,是个人生活与大时代的不期而遇。接下来才是恰如其分的文字,它是图像的定影剂,也必将打开图像的大门,带领读者走进纵深记忆的后花园。

不论是作为文字阅读的延伸,还是作为文学研究的文献或对象,当今读者对于图像有迫切的需求。遗憾的是,屈原、李白、杜甫……这些人只能靠画家的想象留影了。而很多现代作家,虽然已有了照相技术,可是因为不重视图像资料的保存和搜集,有时候找一幅他们的照片居然难上加难,偶尔得到一两张,也常常模糊不清。

近年来,历史文献图片集倒是很成规模,我这里谈到的个人图像集,它们不仅仅具有文献记录价值,还是一个人情感和命运的展示,是个人记忆与大历史的碰撞和融合。从这一点而言,辽宁美术出版社的这一套“当代名家影像”丛书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题材,倘若能坚持下去,假以时日,这就是当代文化人极其宝贵的影像资料库。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324/958.html



上一篇:岳西籍作家胡竹峰又一作品出版发行
下一篇:papi酱发博宣布生子,却遭中国作家质问你真的觉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