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2 03:5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词汇到作家,对鲁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令人感慨万端的过程。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相遇,有时候需要时机。—余华 在时代蒙受黑暗时,需要有人用最犀利的语言揭开社会的丑

从词汇到作家,对鲁迅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令人感慨万端的过程。一个读者与一个作家的真正相遇,有时候需要时机。—余华

在时代蒙受黑暗时,需要有人用最犀利的语言揭开社会的丑恶真相。但迫于现实的压力,真正敢说敢做的人却不多。
在新社会来临之前,无数底层人民在旧社会忍受着黑暗的社会现实,默默等待着光明的到来。
而作为最富有反抗精神的作家之一,鲁迅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无情地揭露并嘲弄着社会的丑陋面。
迫于时代的特殊性,鲁迅下笔时写得比较晦涩,后来人比较难读懂,导致了一些人对于他的不理解。
作家余华就曾直言:“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曾对鲁迅作品感到疑惑不满的余华,在经历过一定的人生历练之后,终于读懂了多年前鲁迅下笔时的心思。

在每个人的求学路上,书中出现的鲁迅文章都是最大的“拦路虎”。一篇篇被选入课本的鲁迅文章,读起来晦涩难懂,必须先了解当时写作的背景以及鲁迅个人的遭遇,才能将他的文章粗略读懂。
若是要真正读得明白,对于还在读初高中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过高。
当年在求学阶段,还不是提笔写文的作家时,余华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于鲁迅有着排斥心理。
原因无他,只因要学鲁迅文章时,通篇读起来理解的难度过高。再加上,似乎有些“无聊”。现代人们生活的社会,与鲁迅当时面对的黑暗千差万别,对于他的愤恨无法理解,自然也就觉得太过压抑无聊了。
学生时代的余华很喜欢看书,但大文豪鲁迅,却意外地成了他“唯一讨厌的作家”。对所有名师名作满怀敬佩之心的同时,也悄悄地远离着鲁迅的书籍。

但即便心里对于鲁迅有着排斥,在和比如争论时,却习惯性拿鲁迅出来压倒别人。只要在一种说法前冠上鲁迅之名,也就成了真理了。
年轻时的余华对鲁迅持有的感情非常复杂,一方面抵触其作品,一方面用拿对方的大文豪形象来辅助自己的说法。可见,余华即便再“讨厌”鲁迅,也在心里认同了鲁迅的文学地位。
在此基础之上,余华对鲁迅的态度还有着转变的机会。直到他36岁那年,鲁迅在其心中的形象突然高大起来,彻底颠覆了以往对他的看法。
而这由“讨厌”到“敬佩”的巨大转变,竟来自于一次不得不深入研读鲁迅作品的工作。

在36岁之前,余华从未想过,鲁迅在其心目中的看法还有彻底扭转的机会。
1996年的一天,为了赚钱,余华接下了一份改编鲁迅故事为电影的工作。最初得知要改变鲁迅作品时,余华心中还有顾虑:自己从未研读过鲁迅作品,带着对作者的偏见,还能改编成功吗”?
余华后来坦诚,硬着头皮接下这份工作,也是为了缓减自己的囊中羞涩。接下工作之后,余华只好跑到书店买来自己原本最讨厌的鲁迅文集,一篇篇地读下去。
等到打开鲁迅文集,余华才诧异地意识到,过去因自己的排斥心理,错过了许多文学宝藏。文集中出现的文章,对于余华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早在求学期间,上课拘曾硬着头皮读过这些文章。陌生则是因为当年由于排斥而只是囫囵吞枣地读。

再一次读《狂人日记》与《孔乙己》时,余华已经三十六岁了。相比于十几年前初高中读鲁迅文章时,已有了巨大的不同。
尤其是孔乙己的故事,等到余华也是个三十多岁的人时,才进一步地读懂了故事背后的人世沧桑。
那时的余华,自己也成了一个作家,深知笔下写出的文章与自己的内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打悲情路线的他,虽不曾真实触及鲁迅那个时代,也有着相似相近的感悟。
整整一夜,余华入神地看着鲁迅一篇又一篇文章,在将孔乙己的故事读完之后,“一心向钱”的余华打电话通知老板,自己不愿再改编鲁迅的故事了。同时他还劝老板放弃将鲁迅“商业化”的道路,只因一代大文豪不该被这样亵渎。
若是在1996年之前,余华万万说不出这样的话。在当年年轻的余华身上,提起鲁迅只有厌恶之感,完全不可能这样维护他。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322/941.html



上一篇:作家手记:尊己卑人的人(杨德振)
下一篇:作家周立波逝世,临终嘱托妻儿将一生积蓄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