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法国作家这样写书,阅读还有什么意义?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友方评论员:Gini 校对:LIT.CAVE 编辑部 配图:Online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作者:马塞尔·贝纳布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耶鲁
友方评论员:Gini
校对:LIT.CAVE 编辑部
配图:Online
《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作者:马塞尔·贝纳布
写作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耶鲁文学小历史》中说:
「我们会本能地将身边发生的事物在脑海中汇总,并以此为依据构筑各种形状和图样(即「思维的本能连接」)……神话已成为帮助人类了解所处世界的途径。待我们学会书写,文学也就承载了与此相同的作用。」
写作可以描述作家所看到的客观世界,也可以表达作家自己的思想。但是,作家们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他们会本能地想超越前人,创造出一些以前没有的作品。
搜寻古典文论我们会发现,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的文学性予以了很高的评价,他给悲剧下的定义是:
「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进行的摹仿,它的媒介是经过「装饰」的语言,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被用于剧的不同部分,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这些情感得到疏泄。」
也就是说,在传统意义上,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像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悲剧那样,逻辑严谨、情节完整、人物仿真、读者读完之后能够得到情感宣泄。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两部意识流文学作品开创了现代文学的先河。《月桂树已砍尽——意识流先驱小说选》中说:
「意识流这种文体侧重于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性、流动性和飘忽性。」然而,就算现代文学变得越来越感性化了,在人们眼中,好的文学作品依旧应该建构一个完整而自洽的小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进一步变得全球化,后现代的思潮来临了。这是一个百家争鸣、著作林立的时代,文学作家们依旧争先恐后地想推陈出新,但是这是非常艰难的。
为了调侃时代和人生,也为了调侃文学本身,作家们创造出来了更多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艺术手法,比如元小说、反体裁、语言游戏、戏仿、拼贴、黑色幽默、滑动能指等等。
后现代小说变成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作者写的文本通常都是开放式的,不含有任何确定的意义,读者读完这些小说之后,自己对这些文本予以阐释。于是,文学的完整性和自洽性也就慢慢地被作家们打破了。
到这里我们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后现代作品究竟有没有其存在的意义?第二个是文学写作在后现代的大环境之下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
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在《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这是一本具有后现代气质的文学作品,但它却同时又是一部反后现代文学的作品。它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塞尔·贝纳布。它的主人公是作者本人,文本形式是作者絮絮叨叨的心理活动。
作者自诩患有严重的「写作困难症」,一直想下笔写一篇文学作品,结果总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本书的开篇是作者致读者的一封信,这封信没有向读者介绍本书的内容,反而对读者的阅读行为进行了一番质疑:
「您仅凭一个奇特的书名,在不知其究竟包藏何等货色的情况下就投入到未知的阅读中。这体现出一种原来被认为已经过时了的胆略。」
他在第一章中继续让作者和读者进行对话,甚至抽身出来,将作者和读者都变身成为了书中的第三人称叙述者,从一个客观的视角讲述了作者和读者对于阅读和书籍的看法。读者会问:
「这本书和其他书有什么不一样?难道它不是由语言构成,由纸张承载?」
作者会答:
「你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去读一本开宗明义就拒绝以「书」命名的书?」
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后现代文学的作者们费尽心机去写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文本,而读者还对这些文本趋之若鹜,写作和阅读后现代文学作品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件荒谬的行为?
实际上,后现代文学是利用荒谬的现实创造属于自己的意义。
作者反复描写自己写作失败的经历,然而,他创造出来了读者手中捧着的这本书。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这是反败为胜的绝佳例子,是把一连串失败变成成功之路的辩证法奇迹。我们已经听够了西西弗斯练出了肌肉!」在本书大大小小的悖论之中,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悖论。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30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