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沈从文是中国最早的职业作家,一度穷得吃饭靠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923年夏天,21岁的湘西小伙子沈从文千里迢迢地从湖南农村来到了大城市北平,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中。 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北平,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那里聚集了全国
1923年夏天,21岁的湘西小伙子沈从文千里迢迢地从湖南农村来到了大城市北平,加入到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中。
上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北平,是全国的文化、教育中心。那里聚集了全国最有名的高等院校和文化人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辅仁大学等知名院校扎堆,章太炎、黄侃、刘师培、赵元任、辜鸿铭、王国维、刘文典、梁启超、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一大批文化名人云集于此,让北京给人一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然而,刚到北京的沈从文,还真是一名穷得叮当响的“白丁”。
沈从文家里贫穷,只读过小学就去当兵了。他来到北京,最大的愿望就是进入著名的燕京大学读书。显而易见,这个愿望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沈从文来说,有些过于奢侈。好在提倡“兼容并包”的北京大学为了满足广大学子们的求学梦,允许旁听生在北京大学听课。曹靖华、周建人、李苦禅、许钦文、成舍我、孙伏园、冯雪峰、丁玲、柔石等人都有在北京大学“蹭课”的经历。于是,沈从文便成了北京大学的旁听生。
唐朝诗人顾况给白居易开玩笑,说“长安居,大不易”。其实,北漂一族更是不易。沈从文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连租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只好窝在东堂子胡同一间由储煤间改造的小屋里。小屋的空间极为狭窄,仅能搁一张写字桌、一张小床。又很潮湿,到处是霉斑。沈从文自嘲为“窄而霉小斋”。
住宿问题总算解决了,吃喝问题怎么办呢?好在沈从文的姐姐沈岳鑫和姐夫田真逸都居住在北京,给他提供不少帮助。但这种帮助不是长远之计,许多时候,沈从文需要在附近的饭馆里赊账吃饭。等找到了钱后,一并奉还。
沈从文虽然是乡下人,但北京有一个从清朝传承下来的非常好的传统,是举人进京参加会试时,没有钱吃饭,可以在饭馆赊账。到民国初年,虽然科举制度早已被废除,但这种体谅学子的遗风还保存着。因此,沈从文就算落魄潦倒,还是能够找到一家愿意赊账的地方,不至于饿死。
沈从文去外面找过工作。可是,跑了一段时期后,除了闭门羹外,他一无所获。所有的大门都对他关闭着。
幸运的是,那时候报刊已经开始实行稿费制度。沈从文便尝试着靠写作来获取稿费,走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这条路同样充满艰辛。沈从文没有读过什么书,也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训练,写出的文章屡被退稿。
沈从文最喜欢投稿的报刊有两家,一是《晨报副刊》,二是《现代评论》。由于沈从文投稿的次数太多,让《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有点不耐烦了。在一次编辑会上,孙伏园拿出一大摞沈从文投来的稿件说:“这是大作家沈某某的作品。”说完就把稿件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沈从文除了《晨报周刊》发了一篇小文,获得了7毛钱稿费外,一无所获,弄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实在无法可想,便给京城一些文化名人写信,请求他们的援助。这些信件绝大多数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只有刚到北京大学出任讲师的郁达夫先生来到了“窄而霉小斋”,探望沈从文。
当时正是寒冬时节,“窄而霉小斋”连火炉都没有。沈从文穿着单薄的衣服,只能用被单裹着身体,卷缩在写字桌边写作。郁达夫心里非常难过,将自己的围巾解下,披在沈从文山上。随后,郁达夫将沈从文带出去,拿出5元钱请他吃了一顿饭。这顿饭花了一元七角,郁达夫将剩余的三元三角全部送给了沈从文。
沈从文回到住处后,大哭一场。“那时候的五块钱啊!”多年以后,沈从文依然念念不忘地经常对人说起这件事。
郁达夫的薪俸也不高,每月只有30元,还需要养家糊口。他一下子就拿出5元钱来帮助一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足见他的古道热肠。不仅如此,郁达夫还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文章,呼吁社会关注文学青年的恶劣生存状况。
在郁达夫的鼓励下,沈从文认识了接手孙伏园担任《晨报副刊》主编的徐志摩。徐志摩很欣赏沈从文的文笔,发表了一批文章。沈从文这才真正通过撰写文章获得了稿费收入,成为了中国最早的职业作家(出处《沈从文早期经济状况与他的创作》一文)。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1/0226/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