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中英作家对话城市精神与文学表达,邱华栋将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边是北京下午四点,另一边是伦敦当地时间上午九点,10月20日,一场跨越洲际的文学交流活动在十月文学院举办,中国作家吉狄马加、邱华栋、西川、李洱、石一枫等与英国分会场的
一边是北京下午四点,另一边是伦敦当地时间上午九点,10月20日,一场跨越洲际的文学交流活动在十月文学院举办,中国作家吉狄马加、邱华栋、西川、李洱、石一枫等与英国分会场的四位作家就“城市精神与文学表达”展开深入交流。
“新冠疫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让今天的这场对话显得更为难得,希望文化精神方面的交流能让我们找到共同的语言,也在这个特殊时期带来希望与力量。”诗人吉狄马加表示,自己是彝族人,童年在山区生活,后来才逐步进入城市。“现在,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又想逃离城市,重回乡村,这也是很多作家重启乡村主义写作的原因。”
在他看来,伦敦和北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包容性。“现在的北京文化是多元共生的,既有很深的传统文化,又有现代性的东西,这就来自城市的包容。”他坦言,很多中国读者都是通过狄更斯的小说了解19世纪的伦敦的,“想要加深两个城市的彼此了解,更多的还是要加强文学作品的传播,否则就是瞎子摸象。”
中国诗人西川、青年作家石一枫和英国诗人史蒂文·J·福勒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超大型城市的话题。石一枫将北京、伦敦这样的城市比作一个大洋葱,“一层层剥下去,似乎一辈子都能难看到它的内核,这给作家提供了很多层的创作空间”。
史蒂文则表示,诗歌不能困于传统,要用现代化的语言反映现代社会的变化,“我的作品就是关于地理变化带来的心灵变化,探寻城市发展对于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作家李洱认为,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如何保留个人价值和每个城市的独特价值,是当代文学写作中一个重要的主题。
作家邱华栋在对话现场透露,他有一部新书《北京传》即将面世,用非虚构的形式为北京这座城市立传。几年前,邱华栋读到了英国作家彼得·阿克罗伊德的《伦敦传》,读完之后就萌生了写作《北京传》的想法,以此作为对英国作家的回应和致敬。“疫情期间恰好给我了充足的创作时间,我在写作时,经常把自己放在北京3000年的时空里,常常感到非常飘忽。”他提到,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创作于北京,“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种感受穿越了1300多年,还在我们心中回荡,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也是城市的力量。”英国青年翻译家沈如风在连线中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将邱华栋的新作翻译成英文,把北京介绍给更多的英国读者。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俐
编辑:金力维
流程编辑:王梦莹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0/1104/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