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记者专访:作家王万兵,对农民的特殊情感都源于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03:4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记者:李苑秋 /冯素敏 “总在喧哗繁忙的都市奔波,让浮躁虚幻的心情,已陌生了天的蓝、水的绿、碧地的黛。今日呼唤大自然中清新气息,追随一脉青山绿水的村道,陶醉的雅兴在山水

记者:李苑秋 /冯素敏

“总在喧哗繁忙的都市奔波,让浮躁虚幻的心情,已陌生了天的蓝、水的绿、碧地的黛。今日呼唤大自然中清新气息,追随一脉青山绿水的村道,陶醉的雅兴在山水云间,又荡起情愫盈馨。”现在位居众信集团总裁高位的王万兵,虽然居身在繁华的“世界工厂”东莞,看多了人世浮华,享受了命运馈赠,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从来没有忘记过养育他的那片土地,和那片土地上勤劳、淳朴、善良的农民。每当他想让沐浴在尘世喧哗中的心慢下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赤水河畔总是他最好选择。

作家王万兵阔别故乡已有二十四年,可是对于在赤水河畔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他记忆犹新,仿佛已经深深印在他的心里。在他所发表的文章中有一百多篇都是关于赤水河农民的生活以及赤水河农民流传已久的品质。当他被问及他对农民的特殊情感时,他语重心长的谈到“我是农民的儿子,哪怕我离开农村,背井离乡到广东生活24年,我的心也没有真正离开过那遍土地,我的血液里日日夜夜流淌着赤水河的精神。” 王万兵生长于农村,农村务农经历使他对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怀,他对土地的认识,以及对农民的特殊情感都源于土地对他的滋养。

曾经有评论家这样评价王万兵的诗歌《赤水河边,守望乡土的父亲》“原来这位企业家还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诗人。这种原本性质的诗歌,让我认识到,诗歌绝非简单的修辞的练习,而是对良知与道德,现实和前途、繁荣与荒芜等平等,关乎生活的考验的一场烈火,面对人类的生存和自己的小内心,在赤水河边这片土地上不是简单地哀伤或欢乐,而是坚持不懈地挖掘。” 难能可贵的是,农村的艰苦条件和生活的窘迫并没有使他停留在对乡土的忧患和愤懑上,他的作品《一个赤水河边的老农写给温总理的一封信》中,亮出了土地守望者的利剑和铿锵的意志,他把在农村生活二十几载的年华一直视为今生最大的财富。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造就了王万兵“五味瓶”的童年,他说“只有我们自己经历过才会品味出滋味”。农村土改以前,他们家人有八口人,都靠着父母挣工分吃饭,“当时父母辛苦到年底,还需要花数倍粮食的钱去生产队购买口粮,而这些口粮钱,差点把父母逼到生活绝路。”那些年他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死亡的边缘。尽管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但是王万兵的父母仍然不忘把流传在赤水河世世代代的民间传说和民间的神鬼故事,潜移默化的写进他的童年,在那个特定的岁月给了他不一样的人生熏陶。父母给予他童年点点滴滴快乐的回忆,以及赤水河流传千古的故事传说,对于后来他数百万文学作品的创作功不可没,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精神土壤。

讲到赤水河畔农民的品质,王万兵说到 “赤水河畔有茅台酒,在特定的1959年,饿死人的年代,其他地区有些领导为了部分大领导有茅台酒喝,居然不放粮食出来救那些人的命,可赤水河畔他们失去生命,也不做‘抢粮食’的罪犯。宁愿饿死,也不去做犯法的事”。“饿死不为盗”的民间故事,在他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面都有痕迹。“农民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但他们的尊严,比生命还尊贵。在我父亲做生产大队队长时,有人污辱我的亲戚偷生产队的粮食,后来,他们一家人上吊自杀,还他们一家清白。”王万兵的父亲,是一位老农民,也是一个十分惜田节俭的人,总是闲不下来,习惯了赤水河畔自由自在的生活。现在王万兵已经小有成就,总是希望父母在晚年能跟着自己享享清福,但是父母更愿意呆在老家。“他的生活空间,我不便去打扰,我的老板空间,他进不来”,所以王万兵更愿意尊重父母的想法,因为他明白父亲对土地那种浓浓的情谊,任凭尘世的繁华与奢靡是割不掉剪不断的。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人总是不能忘记自己的本源,就算身在繁华都市,心也要留一片净土给曾经养育我们长大,给予我们快乐的土地,以及土地上那些熟悉的面孔,好让心漂泊累了可以有一个依靠,好让心沾染了灰尘也可以被净化。而王万兵给自己的心里留了一个王国,他心里装满赤水河和赤水河畔的人民,他的文学作品未经深思熟虑便会自然的印上赤水河地域的文学作品版图上,形成特色鲜明赤水河文化。他的事业也在蓬勃发展的今日惠及赤水河畔生活的农民。虽然那片土地曾近也让他饱尝了苦难,甚至在人生至关重要的选择上也迫于无奈委曲求全,但是他从来没有抱怨过,甚至他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的关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疾苦。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0/1030/621.html



上一篇:【洞庭作家】彭定华/醉美云南
下一篇:“红楼梦奖”首奖颁给马华作家张贵兴,阿来获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