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著名诗人、作家邵燕祥先生逝世:读“人所常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扰攘的、污染的现实生活中,诗意已经渺茫难寻,只不知在忘情的读写中,能够稍有超越否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扰攘的、污染的现实生活中,诗意已经渺茫难寻,只不知在忘情的读写中,能够稍有超越否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邵燕祥
8月1日,著名诗人、杂文家、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邵燕祥先生,于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87岁。邵燕祥于1933年6月生于北平,籍贯为浙江萧山,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
邵燕祥先生具诗人才情,他用诗歌吟诵世态,谱写沧桑!邵燕祥先生又具战士风骨,用匕首解剖自己,审视历史!
自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邵燕祥出版有诗文集70余种。他的诗集《在远方》《迟开的花》分获第一、二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杂文集《忧乐百篇》《邵燕祥随笔》分获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一届鲁迅文学奖。
其大量散文之作,涵括社会与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内容,见于《邵燕祥文抄》等数十本书。并出版有反思性的人生实录《沉船》《人生败笔》《找灵魂》《邵燕祥自述》《一个戴灰帽子的人》等。
著名历史学专家杨天石先生曾说:
“
纵观中国文化史,能够流传千古、传诵不衰,刻入民族记忆的名文似乎都是小文,篇幅虽短,却小中见大,精光独具。
邵燕祥先生是一位感情充沛的诗人,他的诗在一代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八十年代中后期,先生陆续推出随笔自传、杂文散文,这些文章篇幅虽小,却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真实的自我,体现出一种战士的风骨。先生可谓读“人所常见之书”,言“人所不敢之言”。
学者孙郁说:
“
邵燕祥的笑是凝重的,像他的诗,也如同他的杂文。你读他的作品,会依稀感受到20世纪后半叶,中国历史的最沉重的那一页。他仿佛从寒冷中走来的人,从那冒着热气的口吻里,不断地诉说着冬天的故事。
诗人舒婷说:
“
像邵燕祥老师这样有眼光、有胆量,同时也有意识培养青年作者的人的大力支持,我的诗才得到了才得以在诗坛发表,得到了较多读者的喜爱。
学者王培元说:
“
人生实难,是古人一再叹息过的。经历过两个时代,又曾头顶着沉重的政治帽子的邵先生这代人,人生尤难!而邵先生更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过去遭受的政治磨难和人生苦难一以贯之的正视态度与反思精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闭门日札》收录了邵燕祥先生的144篇小文,是先生闭门读史、秉烛夜思的文章,文史底蕴深厚。这些小文,或用诗歌吟诵时代、谱写沧桑,或用匕首解剖自己、审视历史。文笔优美,随意翻阅便可获取大量文史知识、增长见识,并愉悦精神世界、滋养心灵。
择《闭门日札》序两篇发于此,以纪念邵燕祥先生!
序一
宋代极可敬爱的老诗人陆游,大约六十多岁时,在家乡山阴镜湖边上建了两间茅屋,起名叫“老学庵”,该是读书写作的地方吧。他在一首诗的注脚里说,“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
说到秉烛,在我读到关于“老学庵”这一则旧事之前,只曾读过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头的话:“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那是珍惜华年、及时行乐的理由,一伙人前呼后拥,呼啸歌吟,趁着酒兴,直闹到深宵夜半的光景。
这跟旷老师所说的秉烛夜行,完全是两码事。旷老师是从事音乐教育的,一定到老听力不衰,但是盲人,腿脚也未必很利落了。这时让他秉烛夜行,颤颤巍巍,怕风吹烛灭,而短小蜡烛,光晕朦胧,聊以引路,一脚深,一脚浅,终不免深感迷茫,正好来形容“老而学”的困境。
我是“少年易老学难成”,年轻时坐不住,没好好读书。到了望六之年,一旦忽然放了读书假。却积习难改,还是东瞧瞧西看看,但总是做读书状了,而且做认真写笔记状了。几乎逐日有所得,确是记给自己看的,按写作顺序编了号,也有自我督促之义。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0/0821/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