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深圳作家孙重人新作《远山孤旅》探秘三江源

来源:作家天地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1 17:3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日,常年关注物学和自然人文生态的深圳作家孙重人新作《远山孤旅》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远山孤旅》一书记录了作者深入探寻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的行旅见

近日,常年关注物学和自然人文生态的深圳作家孙重人新作《远山孤旅》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远山孤旅》一书记录了作者深入探寻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的行旅见闻,描绘了一幅视觉与精神的优美画卷。

三江源,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历史上,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在冲突中走向融合,发生了无数的传奇故事。在书中,作者深入探寻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看山,听水,走蛮荒,访遗迹,亲近生物,拾得斑斓,躬行记录那些粗犷且鲜为人知的故事和传奇,思考那里扑朔迷离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见微知著,在理性和世俗之间,找到一种精神平衡。

《远山孤旅》或是国内首部比较全面描写巴颜喀拉、阿尼玛卿山及三江源地区的旅行之书。“虽然我曾在川西之地闯荡多年,但走入青南高原,还是感觉新奇,感叹于它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生态。高原带给我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汽车和高速公路拉近了与‘边地’的距离。” 孙重人表示:“那是一个粗犷且鲜为人知的地方,那里扑朔迷离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让我留连忘返。自古以来,三江源地区就是一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历史上,来自中原的汉文化,来自西域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文化与来自青藏高原的藏文化,在这里交汇碰撞,在冲突中走向融合,产生了无数传奇故事。我观察、感知、记录大自然中的这一自由与野性,给自己留下一个行走高原的理由和记忆,为读者描绘一幅视觉与精神的壮阔画卷。”

孙重人,深圳作家协会会员,喜好阅读、旅行和写作,关注博物学和自然人文生态。已出版《书缘》《读来读往》《野性的旅程》《荒野行吟》等读书、旅行札记,其中《荒野行吟》一书曾获“中版好书2017年度榜/文学艺术十大好书”和第四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文学)。

【读特新闻+】

《远山孤旅》自序遥远的“边地”

这一次,我是哼着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走进青藏高原的。中国的西部满载神秘,总是令人心向往之。那里的许多地方迄今人迹罕至,许多珍稀动植物尚未被发现,许多故事都描摹着不朽的传奇。

二十年前,我所在的公司设计开发了一个网站——巴颜喀拉出版在线,如今,网站已不复存在。十年前,在几乎转遍四川、云南和西藏之间的横断山脉之后,我欲往玉树,不巧那里发生强烈地震。于是,一窥青南高原?_青海南部青藏高原上的雄浑壮阔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念想,心中无数次盘桓,终于,在这个夏天我得以成行。

天之中央/ 地之中心/ 世界之心脏/ 雪峰环抱中/ 江河源起处/ 群山如此巍峨/ 大地如此纯净

在乔治?夏勒先生的一部书中,他引用这首创作于八九世纪间的诗解读青藏高原,及其中的苍莽昆仑和丰草大泊。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素有地球“第三极地”之称,这是一个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的世界,许多神话与传说从这里娩出,高原精神的内核于焉浮现。来到川青两省的交界处,我们发现,由于大陆板块的相互挤压与抬升,昆仑山脉在此处终止,亿万斯年即如此。

画家李伯安曾经创作了一幅百米长卷,取名为《走出巴颜喀拉》。这是画家倾注了毕生心血的大作,灵感便源于巴颜喀拉山。巴颜喀拉山壮美神奇,作为昆仑山的支脉之一,它主要由巴颜喀拉块体构成,其范围包括青南高原,也涵盖了川西高原的一部分。巴颜喀拉山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在今日四川红原县的查真梁子,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写着那里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北面是黄河,南边是长江。其实,何止查真梁子,在巴颜喀拉山主脉一线,到处可见这样的分水岭,是众多河流的源头,于是人们将这片区域称为三江源、亚洲的水塔。

今天,说起三江源,必然系着中国首座国家公园的创建。早年,中国林业部委托云南省林业厅试点,创建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但带着明显的地方色彩,并不具备国家性。三江源地广人稀,河网密布,地质不稳,地震频发,生态脆弱,面对世界上高海拔地区这个独一无二的生态系统,如何建设中国首个国家公园,让人充满想象与期待。

此次高原之行并非我的第一次远行。虽然我曾在川西之地闯荡多年,但走入青南高原,还是感觉新奇,感叹于它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生态。高原带给我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汽车和高速公路拉近了与“边地”的距离。这期间,我终于不必考虑日常的工作,不必过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可以尽情放飞心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攀上高原,远离现代都市,我不知道明天会看见什么,或者遇见怎样的过去,那里的一切都既神秘又充满不确定性,因为一切都是自然天成。山脉与河流,花草与树木,飞禽与走兽,风俗与传承令人向往、令人敬畏。高原之美,便蕴藏在这些山脉、湖泊、森林以及草原之中。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zonghexinwen/2020/0811/488.html



上一篇:从月入3000的基层公务员到7次荣登作家富豪榜,
下一篇:青年作家网·诗歌天地‖夏天的美,我能懂(文

作家天地投稿 | 作家天地编辑部| 作家天地版面费 | 作家天地论文发表 | 作家天地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作家天地》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