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周易交感论与李白天地游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交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概念,其理论基础是以《周易》为发端,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理论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有别于古希腊模仿论和西方现代表现论的美学理论,要旨是解
“交感”是中国美学的一个概念,其理论基础是以《周易》为发端,在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理论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逐渐成为有别于古希腊模仿论和西方现代表现论的美学理论,要旨是解决“中国美学对审美与艺术创造中主体与客体(对象)关系”[1]178。李白一生,以天地之心游览名山胜水,几乎大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小我的生命个体与大我的宇宙客体自由和温和的对话,是他博大诗心的美学呈现,故而称作天地之游,大致分为身游、梦游和心游。身游的诗歌,就是李白所到之处留下赠、送、寄类的作品。多年来,学者们根据行踪就作品或根据作品就行踪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斐然,恕不赘述。梦游的作品,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代表,笔者就这类作品发表过一些看法,亦不再次重复。心游的作品,只能从其有关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对宇宙自然的思考、追问或想象式的描绘,梳理一下李白心感天地的诗人情怀。但不论哪类作品,凡是李白涉笔的高山大川、江河湖海、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甚至包括题画作品,都在“天地之造化”中张扬了生命的活力。荀子在解释“人为贵”时说过:“唯人独能偶天地”,“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人”与“天”“地”并称为“三才”。善于“法天则地”的人能够参与到天地万物之中去,从天地之道中取法,为人所用,即《礼记·礼运》所谓“人者,天地之心也”。通过咏歌天地,诗人打通的正是“天、地、人”的生命通道。他观物、观事,游山、游水,归根到底是在观天游地。有鉴于此,笔者对李白心游天地略抒己见,以与同仁讨论。
一、《周易》咸卦是中国美学交感理论的基石
《周易》咸卦卦辞曰“亨,利贞”,意思是,亨通利于守正。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此卦上卦为兑,兑为泽、为柔;下卦为艮,艮为山、为刚。柔在上刚在下,泽水在山上,有山泽(山水)刚柔通气而阴阳相互感应之象,以故亨通。天地阴阳感应就亨通,万物得以化育生成,圣人德性向善感发人心,使天下和谐平安。所以,观察这个感应之道,宇宙自然间万物之情就可以一目了然。易理告诉我们,乾坤并建,阴阳相交,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感应,双向互动,共成一体,是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这就叫“二气感应以相与”,也叫“易以感为体”。交感之于天道,万物生生不息;交感之于人道,上下和谐“其志同”。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大德为虚,不自私,能容纳,君子施善以大德,不是靠小恩小惠授予人。这是交感的人文情怀。
咸卦奠定的感应观念是中国美学交感理论的基石。对此,《周易》的表述大致如下: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乾·文言》)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泰·彖曰》)
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彖曰》)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彖曰》)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感而遂通天下之志”,“屈信(伸)相感而利生焉”,“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系辞下》中所列这些观念,是在《周易》观物取象、由象推理的过程中发见天地宇宙间普遍存在着的“相交”“相摩”“相荡”“相推”“相攻”“相取”的现象和规律,并且相反相成于刚柔、男女、屈信(伸)、爱恶、远近、情伪诸变化,进而达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系辞下》)的“太和”。
《周易》所强调的“相感”之说,虽然“不是针对美学而言的,但同美学有重要关系。因为不论审美或艺术创造都同人对外物的感受和美与艺术作品对人的感染相关。‘感’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美学所应用的一个重要概念”[2]358。交感理论沟通文学创作,在扬弃大儒董仲舒“天人感应”和佛家惠远“易以感为体”的思想后,遂成为历代作家、艺术家遵循的圭臬,许多优秀的作品无不完成于感天、感地、感人的“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人文实践,李白即为典型一例。易道的交感理论在李白的诗作中被发挥到自然亨通、水到渠成的艺术佳境。
《周易》讲道:“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乾·文言》)。交感理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交而万物通”,日月之明,四时之序,鬼神之吉凶,创作主体都能够在“应物斯感”(《文心雕龙·明诗》)“联类不穷”(《文心雕龙·物色》)的主、客交融中去触摸和探索宇宙自然的奥秘,享受心游的乐趣。《日出入行》是李白观日而生感的奇文: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1/0319/919.html
上一篇:禅门太极远天地智慧奇非遗禅门太极拳传承人李
下一篇: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