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家廉万事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浦江郑义门郑氏先祖郑琦临终前召集子孙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从此开启了郑氏家族历十五世、子孙中173人出仕无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浦江郑义门郑氏先祖郑琦临终前召集子孙立下遗嘱:“吾子孙有不孝、不悌、不共财聚食者,天实殛罚之。”从此开启了郑氏家族历十五世、子孙中173人出仕无一人因贪墨被罢官的“江南第一家”传奇故事。
家“廉”万事兴。“廉”既是对先祖的孝悌,更是对子孙的严规苛求。清·金兰生 《格言联璧》:“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郑义门的祖训:“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慌厥事,毋纵奢侈以干天刑。”可以看出这个家族崇尚的孝义准则。《郑氏宗谱》第88条对子孙作出严厉警示:“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被诬指者则不拘此。”
在郑氏家族内部还形成一个集做事、监督于一体的组织架构,专设有“监视”一职,郑氏家族子孙若有不忠不孝不悌不当行为,需要在“听训鼓”接受“评议”“责罚”和“弹劾”。从家庭角度、用刚性制度约束族人为官清正、清廉为政,已成为保持郑义门“子孙贤”“家族旺”的根本保证,指引着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前行。《郑氏宗谱》计,明初从政郑氏族人,被委以重任者有47人之多。其中,礼部尚书郑沂、内藏库提点郑洪、翰林院待诏郑洽等,成为朱明王朝初年的台阁重臣。此后郑氏弟子出仕居官遍布全国,文臣武将兼备,大有长袖可舞之势。
郑氏淳厚家风让天下士子追慕而来。元顺帝元统三年(1335年),宋濂追随吴莱迁居浦江青萝山东明书院,主讲20余载。东明书院末任山长郑骏声在《义门郑氏碎锦汇编》称宋濂是“义门毓秀培英,陶模铸范,辅佐同居”的良师。此后如元代儒林“四大家”中的虞集、揭溪斯和方凤、吴莱、柳贯、黄溍诸浙东硕儒,皆为郑氏族人“座上宾”。
一脉相传的清正家风,正如江上清风徐来,不仅荫泽子孙后代,也深深影响了一个地方的发展和一个时代的进步。
吴越国王钱镠出身贫寒,身经百战,屡建奇功。他深知民间疾苦,治家“严甚且细”,曾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聊聊数言,对这位糟糠之妻的关心思念跃然纸上。清代学者王士祯曾称其二语 “情深冠千古”,苏东坡演之为《陌上花》三绝句,并写下《六事廉为本赋》。钱镠建国,有术士献计填筑西湖建府治,称 “则家祚国祚当千年”。钱镠不为心动,认为家族岂可与民争利,西湖才得以保全。其孙钱弘黜根据先祖 “善事中国”遗训,“纳土归宋”后,浙江一带一直为富甲华夏之区。钱家以善政的遗泽,名门望族千年不衰。
相反,如今身陷囹圄的众多“老虎”“苍蝇”们,又何曾会想到今天?家风不正,“一家两制”,私欲膨胀,不受监督,其结果就是“自作孽,不可活”,试问历史上哪个得以善终?
清则正,清则久。1943年延安整风后,周恩来写下了《我的修养要则》。新中国成立后,又制定了十条家规,把治家修身与党性修养融为一体,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追根溯源,周家先祖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提出“出污泥而不染”思想以来,“出仕为宦,官清吏瘦”成为《周氏家训》的核心要义,深受“爱莲”文化精髓教化的周氏后人历经数百年而生生不息。周恩来的作风影响了几代共产党人,张爱萍曾说过“含辛茹苦、清贫安身的恩来原来是最富有的”。
只有心中始终装着百姓,毕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即使工作再苦、再累,但内心始终安然、“家”始终幸福。史载,郑板桥当了十余载 “父母官”,却没有“乌纱略带心情变”,是个名副其实“一贫如洗,两袖清风”的“穷官”“清官”。 离开潍县时,郑板桥只雇了三头毛驴,“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这是百姓对清廉的最高评价。汤显祖只做过5年遂昌知县,后人建有“遗爱祠”感怀纪念他,《临川四梦》更是奠定了其“东方莎士比亚”地位。这是历史对实干的最好褒奖。
立志建设海晏河清、朗朗乾坤政治生态的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家风建设,并使之成为从严治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今天,党员干部更要始终坚持清字当头,一清到底,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清心寡欲,始终做到清正为民、两袖清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铁肩担责,奋发有为,以忠诚、干净与实干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也对“家”负责。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1/0313/875.html
上一篇:四种精神撑起转型发展新天地
下一篇:文军扶贫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