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新解 ——兼论“光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学遗产。 为了发现其价值,研究学者和一般读者分别在研究和欣赏的不同层次上, 不断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无论是为了研究还是纯粹欣赏,阅读古典文
中国古典文学是人类最珍贵的文学遗产。 为了发现其价值,研究学者和一般读者分别在研究和欣赏的不同层次上, 不断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无论是为了研究还是纯粹欣赏,阅读古典文学作品都应始于对每一字句的正确诠释和解读。 当然,在解读中,读者不能片面执着于字词的某个基本义,更不能不假思索地直接沿用既有解读中的某些错谬解释。 本文想要提出讨论的,就是有关李白名篇《春夜宴桃李园序》(本集作《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一个词的解释。
某个春天的夜晚, 李白与其堂兄弟在桃花、李花盛开的庭院中饮酒赋诗。 《春夜宴桃李园序》即是叙述当时聚会的情景和感触。 此文开篇首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是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 然而,笔者认为,中国及国外学界对“光阴”一词的解释尚有商榷余地。
首先看韩国地区的译解:
時間。①金学主:《古文真宝后集》,:明文堂,2005 年版,第230 页。歲月。②韩武熙:《中国历代散文選》,:乙酉文化社,1982 年版,第71 页。
“光阴”都译为“时间”或“岁月”。 而中文、日文的译解也大体相同。 例如:
また時間は永遠にやすまずにこの天地の間を過ぎて行く旅人のようなものである。③星川清孝:『古文真宝后集』,东京:明治書院,1963 年版,第102 页。
時は, 百代の間を通り過ぎていく旅人である。④市川桃子、葛晓音:『李白の文-序表の译注考证』,东京:汲古书院,1999 年版,第319 页。
光阴是百代的过客。⑤谢冰莹、丘燮友等注译:《新译古文观止》,台北:三民书局,1977 年版,第386 页。
光阴是历代匆匆而去的过客。⑥王水照:《古文观止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版, 第247 页。
译为“时间”“时”“光阴”(现代汉语的“光阴”意指“时间”)。 按照以上解释,“天地者万物之逆旅”的含意不难理解,“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的解释却不是很通顺。 笔者因此对“光阴”一词的注解产生疑问。
读者长期以来一直接受上述注解, 是因为“光阴”一词的词典释义是“时间”或“岁月”。 人们熟知的“光阴似箭”“光阴如流水”等成语,以及“一寸光阴不可轻”等名句中的“光阴”,也意指“时间”。 词典释义和大量用例如此,以致人们很难对此解释提出反驳。
我们且来看原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的思想是及时行乐的重要,并且在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了及时行乐的必要性。 这在文意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次,顺序如下: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而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③古人秉烛夜游, 良有以也。
李白在文中表示, 为了不虚度春夜美好时光,而与诸位堂兄弟一同及时行乐,其原因与③“古人秉烛夜游”相同。 同时又说明,从古至今,人们秉烛夜游的理由乃是② “浮生若梦, 为欢几何”。 那么,作者为什么认为“浮生若梦”呢? 这种认识的根据就在于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古人常在时间与空间两大领域发出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是因为人的生活离不开时间与空间。 正因为如此,所以苏轼《赤壁赋》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来形容人生的虚无缥缈。 意思就是说人生在时间上有如蜉蝣一样短暂,在空间上有如沧海一粟一样渺小。
《春夜宴桃李园序》 一文也是以这两个领域为背景,作为叙述人生无常的根据。 从空间上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从时间上说,“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前一方面说明人类存在之渺小,后一方面则表示人生短暂而有限。 通过与无边无际的“天地”比较,再与永恒的“百代”比较,更凸显了人类的存在是如此渺小和短暂。 既然“天地”(空间)与“百代”(时间)代表无穷无尽的大自然,那么“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中的“万物”,就是浩瀚无穷的“天地”之中所有微小存在的集合体,而人类就是万物之一。 换句话说,人类不过是世间万物中的一类个体,就如同苏轼所说的“沧海之一粟”。
与此道理相同,“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中的“光阴”,只是“百代”时光里的短暂瞬间。 也就是说,“光阴” 应该是古人认知中很小的时间单位。然而,以上用来注释“光阴”的“时间”或“岁月”,却不是相比于“百代”极为短暂的瞬间,并非时间的最小单位。 以上现有各国学者的译解未能完整传达该句的原意,原因就在于此。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0/1227/678.html
上一篇:“红色经典”插图设计对现代书籍装帧新启示<
下一篇:手语为我打开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