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天地》收稿方向[05/28]
- · 《作家天地》投稿方式[05/28]
- · 《作家天地》征稿要求[05/28]
- · 《作家天地》刊物宗旨[05/28]
戏剧舞台的“黑旋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既是再现历史、现实的一面镜子,也作为艺术品种持续营造着独立的审美空间。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黑龙江戏剧,可以看到,一方面,黑龙江波澜壮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剧既是再现历史、现实的一面镜子,也作为艺术品种持续营造着独立的审美空间。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黑龙江戏剧,可以看到,一方面,黑龙江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戏剧舞台上得到了浓墨重彩的倾情摹写,另一方面,戏剧与时代保持了高度同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舞台艺术在70年岁月里绽放出了属于自身的辉煌异彩。
新中国戏剧的开路先锋
黑龙江地处北疆,文化开发相对较晚,但在新文化运动前后,它却一度充当过中国剧坛的重量级推手。20世纪初中东铁路的开通引入了舶来的话剧,俄国作家安德烈耶夫的剧本《走向星空》在本国遭禁,1907年却在哈尔滨首演;随着黑龙江封禁的解除,梆子、京剧、评剧等戏曲剧种走马灯似地涌入,警世戏社1919年在哈尔滨创作并首演的《杨三姐告状》被公认为评剧史上的里程碑。凭借如此丰厚的积淀,黑龙江又担当起为新中国戏剧引领风气的重任。解放战争期间,毗邻苏联的黑龙江成为革命根据地的大后方,东北文工团绕道朝鲜来到齐齐哈尔,延安鲁艺迁至佳木斯并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还创刊了《人民戏剧》,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文艺工作者队伍将黑龙江变成了普及延安经验的戏剧试验田。1946年佳木斯京剧团演出《三打祝家庄》时,由吴雪执导,从此京剧有了导演。他们将脱胎于二人转的本土戏曲拉场戏变形为服务于土地革命宣传的新秧歌剧,同时以部队文工团为主体接纳了诸多旧戏班,重组筹建了新型的戏剧艺术演出团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述的戏剧改造模式在国内全面铺开。
新中国成立以后,黑龙江率先成立了国营剧团,沿着红色文艺的道路继续前进。在1966年之前的17年中,一个包括编剧、导演、作曲、舞美在内的戏剧创作人才体系已完整地建立。其佼佼者有:剧作家金剑、丛深、乌·白辛、晓范、陈桂珍、吴家莱、许伯承、郭大彬、刘文彤、关守中等;导演陈伯元、吴清泉、傅益湘、桂富泉、张玉超、史玉良、艾景全、周一仆等;作曲家马玉发、郇长苓、靳蕾、刘萤、祁景方、凡今航等;舞美设计师李文元、任洪广、林庆森、王时敏、冯金声等。他们改编了《白蛇传》《花木兰》《六月雪》《寒江关》《花园会》等一批传统戏曲,同时倾力创作了大量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原创舞台剧:如话剧《赵小兰》《家务事》《雷锋》《北大荒人》《赫哲人的婚礼》《千万不要忘记》《锻工之家》《初升的太阳》,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嫩水雄鹰》《雪岭苍松》,评剧《八女颂》《烈火丹心》《雨过天晴好前程》,拉场戏《开箱教子》《过生日》,歌剧《兴安岭战歌》……丛深的作品原名《祝你健康》,后改为《千万不要忘记》,搬上舞台后,立刻成为当时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话剧作品之一,至于创作过电影剧本《冰山上的来客》的剧作家乌·白辛,其话剧代表作《赫哲人的婚礼》富有创造性地结合了写实与写意,民族史诗般的美学品格体现了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此外,铁路业余作者贺雅贤创作的话剧《红色火车头》1965年由北京人艺搬上首都舞台,可谓黑龙江本土剧作家第一部“走出去”的戏剧。
诸多戏曲名伶在新中国成立后都选择了驻足黑龙江这块热土。国内名家如云燕铭、梁一鸣、王万良等相继北迁,与尚长春、张德发、王桂林、张镜明、李鑫亭、韩慧梅、张蓉华等本省名家强强联手,使黑龙江京剧令全国观众瞩目。评剧名伶有倪俊生、张凤楼、邓耀文、张丽华、刘小楼、喜彩苓、吴素舫等;二人转名家有胡景岐、李泰、吕鸿章、崔盛金、宋有等。随后,在大跃进精神鼓舞下,黑龙江展开了一场创造新剧种、移植外来剧种的造剧运动,30多个新剧种、5个移植剧种一度活跃一时。而今存活下来的龙江剧、龙滨戏两个新剧种,堪称“造剧运动”的成功实践。不仅产生了龙江剧《寒江关》《双锁山》和龙滨戏《樊梨花》等经典剧目,白淑贤、曲培珍等一批著名艺术家也由此成长起来,为龙江剧日后成为本土的拳头剧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时期的“黑龙江现象”
改革开放为黑龙江戏剧在新时期的炫目表现提供了历史契机。经延安老文艺战士延泽民倡议,黑龙江省艺术学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编剧班,它所培养的一批新生代剧作家形成了黑龙江戏剧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响应省委、省政府“造就北疆文艺劲旅,创作文学艺术精品”的战略口号,省文化厅建立了戏剧创作中心,创办了《剧作家》杂志,举办了全省“天鹅艺术节”。中宣部、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相继设立了多种文艺奖项。
文章来源:《作家天地》 网址: http://www.zjtdzz.cn/qikandaodu/2020/0827/523.html